《论有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时间: 2020-12-23 作者:李科 阅读次数: 89【摘要】众所周知,自我服务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生存技能,熟练者,能从自立走向独立,最终鹤立鸡群,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二指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求中指出: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外还需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生活当中,幼儿教师必须要寻找到最佳的培养路径,科学引导幼儿,树立起自理的生活观念,让孩子们学会自己为自己服务,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本文将就幼儿园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家园合力、随时进行、多元活动、氛围、值日生
由于现今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方式众多因素影响,幼儿健康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尤为明显,具体体现为依赖性强,不具备与年龄相符的应有的劳动能力,特别是爷爷奶奶包干精神和父母的溺爱之情,让孩子们形成一种依赖状态,因为爷爷奶奶的一句“你还小,这些事情不用你做”让幼儿基本不懂得简单的劳动服务是自己的责任,对长辈们的服务也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观念大大的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全面性,即使你是一个各方面发展都很优异的孩子,在失去基本的自我服务概念之后,健康永远存在着缺陷,所以在健康发展的同步,自我服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发展内容。当无自我服务意识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时,也给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一个中班班级二三十个孩子,如果出现一个两个不会穿衣穿鞋的,教师还能协助幼儿,但出现十个或者二十个的时候,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困难,现在的孩子特别需要老师关爱,看到老师为别的孩子穿衣服,她也会想要老师帮忙,而且如果老师要一个一个给幼儿添衣服,这也是在耽搁一日活动的组织和活动。从而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让孩子们在自我服务中获取乐趣,成了当前幼儿园一项研究的科目,依据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情况来分析:
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概述
如何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指的就是以幼儿(3~6岁儿童)为主体,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辅助以及引导地位,通过幼儿在一日活动自主游戏、自主学习和生活中去引导幼儿通过自我的思考去捕获相关的信息,形成独立实现幼儿想法的过程。由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从中教师以及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3至6岁的幼儿时期,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由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所影响,教师可从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等三个维度进行引导。
二、家园合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家园互通,切实的了解孩子的状况。家长的协助是重要的一个可行性前提条件,因为这种不健康状态根源就在于家长,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点滴教育中对孩子养成了这种无自我服务的概念,所以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家长学会放手,现如今有不少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承包幼儿生活自理的一切活动,比如“吃饭爷爷奶奶拿着碗追在幼儿后面跑现象,上学帮背书包,亲子手工家长包办无幼儿参与痕迹等等。这些都导致幼儿散失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差的根本原因,其次必须得到家长配合,教育幼儿爱劳动,提倡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做旁观者。可以让父母拍照记录有趣的时刻,由幼儿带回班级分享。由于孩子在家时间的活动占了百分之三十,所以幼儿在家应多鼓励家长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做一个好的顶班。家长也需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家长需提前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懂得玩具要如何摆放,如何帮助妈妈择菜,如何穿脱衣服等,并且能在自己劳动过程中逐渐理解这么做的理由,学会解锁新方法和快捷法,从而通过劳动过程培养幼儿做事善始善终、自律、整理有条的好习惯。可以利用班级环境创设设置“家园之窗”专栏等,向家长宣传目前阶段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应该达到什么阶段,需要培养那些自理能力,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经验和方法等等。根据不同年龄段还可以在班级家长会中向家长传达本学期自理能力培养方向,即时表扬积极配合的家长,激励家长在家也能多多引导、多多教育。
三、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时进行
3岁住皮,五岁住骨。生活中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实践技能还需要不断地巩固服务意识,并逐步将它化为自我意识行为。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活动,例如:小班吃完饭知道自己把凳子抬到墙边去阅读绘本,进行拼插游戏等过渡此环节;能自己饭后擦嘴巴洗手漱口等;解便知道叫老师;会把鞋子摆放整齐;知道把玩具放回原处等等。中班自己进入班级与老师主动问候,自己更换汗湿衣服,自己整理餐桌,自己拿被子入睡,户外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游戏器械等,大班幼儿会自理大小便,遇到问题能主动与人交流,出汗后主动擦汗、自觉喝水,会遵守游戏规则,游戏过后自觉收拾器械。离园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等。对于此阶段幼儿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最好的自我服务实践,在幼儿园里,班级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比如:开展“穿脱衣服大比拼”,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快完成穿衣的动作,设立比分等级并对获胜的幼儿进行物品奖励。这样也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在家里,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得到进步时,家长应该多进行表扬,幼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时候得到家人的认可,当幼儿愿意去尝试学做哪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给幼儿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家长在旁引导。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历练幼儿的自理及服务集体能力,才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律性。
四、采取多元活动,创设服务氛围
一直很羡慕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世界是童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因此,幼儿教师提供的环境设计以及材料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图文并茂的展示,利用区域游戏材料操作的实操性、多样性、可变性,去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达到自我服务能力目标的实现。
(一)利用自主游戏活动:在进行区域游戏创设时,以幼儿为主体,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商量他们喜欢的游戏方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班级最终开展的游戏,自主活动时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游戏同伴、游戏材料以及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自主解决活动中的纠纷等,加速幼儿自我意识以及服务他人的发展,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个别小组学习活动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幼儿在科学探索时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区域设计自我服务提升的区域,如小班的娃娃家,可以提供娃娃穿脱的衣服、袜子和鞋子,让幼儿学会照顾娃娃也可以让幼儿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和动作技能;提供小型厨房、模型可切分蔬菜、水果、面包、筷子、碗、勺子,洗手池等操作材料,体验勤洗蔬菜水果,分切食物的乐趣,也能让小班幼儿学会使用勺子,接触筷子。在操作区投放鞋子,夹弹珠等材料让中班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不断操作,锻炼手指小肌肉发展,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能力,在角色区创设理发店,珠宝设计等游戏,让大班幼儿学习梳理头发,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学会独立思考与想象,会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及欣赏。在自主区域游戏中提升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利用环境进行濡染:在进行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中。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创设环境,环境分为墙面环境、空中吊饰、区域环境以及户外环境,在环境墙上布置一些自理能力相关活动指引及内容进行濡染,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空中吊饰可结合幼儿实际操作进行装饰分享,让幼儿参与绘画手工等进行展示。区域设计多提供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以及图文并茂的操作流程;如角色区的理发师区角设计,不仅我们需要提供操作材料还需要提供操作流程、规则以及参考图片,最后更需要教师拍照记录孩子的作品,让幼儿进行经验分享。还可以将作品展出欣赏。户外环境创设需利于孩子自取回收,使幼儿在潜意识里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在班级环境中得到培养和熏陶。
(三)利用集体教育活动:设计有针对性的社会、生活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引导教育。教育活动流程中融入关于自我服务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视频、诗歌、儿歌等。创设一定的情境,坚持正面教育,让幼儿在教学情境表演过程中渐渐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通过集体活动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六、创设班级值日生制度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设值日生制度和划分责任区制度,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以及为集体服务的意识,设计班级值日生牌,根据班级年龄特点与幼儿商定值日生岗位,如“过度材料管理员,桌面清洁,植物护理员,书包整理园,水壶督促园等等”每天早上入园安排值日生任务,每周轮流值日生岗位,让幼儿对自己所担任的值日生岗位有责任感,能意识到值日生工作是自己的任务。一日活动结束时还可以请小朋友评选出今日最佳值务生,并给幼儿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准备一些小奖品奖励,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杨。教师的夸奖及表扬,能有效增强幼儿对值日生积极性以及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自主服务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项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引导。由于幼儿年龄段较小,只要他能自己做的,愿意去的,我们大人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以身示范,耐心细致的指导,有效结合家园共育,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我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得到现实。
【参考文献】
[1]王湛,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指导手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 崔灵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指导手册《儿童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观察》
[3]肖立君,都市家教月刊,中国知网《浅谈幼儿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